
在北京“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”上,北京市市長陳吉寧表示,2017年金融業占北京市經濟的比重達到17%,已成為北京的第一支柱產業,并有效帶動優質資源更多的配置到高精尖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,引領北京產業的全面更新與提升。
陳吉寧表示,要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,進一優化營商環境,服務金融對外開放。北京作為全國的國際交往中心,首都金融業應當成為國家金融全面開放的前沿。未來將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,對投資貿易、金融信貸、人才發展、生產經營等多個領域服務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優化提升。下一步將對標國際一流,盡快出臺改善營商環境的三年行動計劃,為金融業開放營造更加公開、透明和法治化的發展環境。特別是提升教育、醫療、商業健康保險等方面的國際化服務水平,為國際金融人才在京工作、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。
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,有效防控金融風險,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、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。金融穩、經濟穩,首都穩、全國穩,保持首都金融安全穩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,這既是落實中央要求,也是首都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。要積極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,進一步豐富首都金融業態,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。努力滿足首都金融業聚集發展和區域特色化發展的需要,優化首都金融業的空間布局。
2018年一季度,北京金融業總體運行平穩,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194.7億元,同比增長5.8%,增速延續放緩態勢,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.6%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6.9%,實現良好開局。
隨著金融強監管不斷加碼,受政策環境影響,在行業整體承壓下,雖增速延續放緩趨勢,但全行業發展質量持續向好。截至一季度末,北京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21.62萬億元,較年初減少5775.63億元,下降2.60%,負債總額20.62萬億元,較年初減少5424.90億元,下降2.56%。與此同時,同業業務大幅收縮,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資產和同業負債分別較年初減少5463.89億元和4306.32億元,分別下降26.39%和13.95%。今年一季度,北京地區非金融企業社會融資規模3796.7億元,比上年同期多1458.9億元,社會融資規模進一步上升,直接融資有所增加。
鄭瑩在《北京:新型金融業態正在改變行業舊格局》文中提到,近年來,科技的發展使傳統金融機構逐步發生變革,新型金融業態蓬勃發展,金融新格局逐步形成。2017年,北京市新型金融業態規范化發展,制度環境不斷完善,第三方支付業務、網貸業務快速發展,銀行業、保險業和證券業互聯網業務占比不斷提高,金融機構更新產品和服務的能力逐步增強。
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業務比重不斷提高。從銀行業看,電子銀行業務發展迅猛。銀行業的新型業務模式主要包括電子銀行、自建電商平臺等。近年來,電子銀行業務不斷發展,電子銀行交易替代率呈穩定上升趨勢。2017年,北京市電子銀行交易筆數占銀行全部交易筆數的84%,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;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金額持續增長,交易金額達3.2萬億元,同比增長25.8%。從保險業看,互聯網保險整體發展向好。從證券業看,互聯網基金業務增長迅速。
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保持良好態勢。融資租賃公司發展勢頭良好。融資租賃具有融資、融物雙重功能,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拉動投資需求、緩解產能過剩的獨特作用。汽車金融公司發展迅速。融資擔保公司保持穩定發展。創業投資公司收入增長迅速?;ヂ摼W金融發展更加規范化。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快速增長。P2P網貸業務保持較高增速。
未來發展方向上,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系,有效防范金融風險。支持新型非銀行金融機構發展,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。借助金融業擴大開放,拓寬新型金融業發展領域。在金融業加速開放的大趨勢下,新型金融業態的國際化趨勢也隨之加速。隨著監管體系的完善,我國新型金融業態正進入快速發展新階段,國際交流合作也將更加緊密。
對于北京如何建設好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問題,中央財經大學教授、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提出,北京市在事實上已經成為全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。面對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,特別是全球競爭和轉型升級的形勢下,北京如何通過規劃指引其繼續引領金融科技的發展,需要更高遠的站位、更切實的措施、更包容的制度。第一,定位問題。如果北京定位是建設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,那就不是跟國內的深圳、杭州對標,而應放眼全球,而且要比其他城市還要高出一籌才能引領未來。北京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中心,跟國內其他幾個準備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地方是否應該配合起來,與其他地方形成差異化定位并協同發展。第二,創新問題。規劃本身也需要有包容創新的機制,特別是重大的顛覆性技術,是不是又在3-5年爆發出來。目前我們看到具有核心性、基礎性的技術是ABCD技術,未來幾年是不是還有一兩個新技術會爆發出來? 我們需要深入琢磨,讓規劃具有適當寬泛的包容機制。這幾年科技、金融、監管一體化、協同式的創新已形成,在北京市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中應該一體化規劃、設計、實現,創新鏈的延展要能夠閉環,創新鏈不能斷裂。第三,制度問題。北京在探索建設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過程應該集結人才和相關力量,將前期已經提出的技術方案、創新概念、試點制度,做更深入更持久的探索,在金融科技領域做出“中國特色、中國智慧、中國方案”的樣板與典范。
陰和俊表示,北京將緊緊抓住金融科技發展的重大機遇,加強全市統籌,形成強大合力,搭建科技與金融互動平臺,積極爭取金融監管部門在京開展金融科技試點,齊心協力把北京打造成為金融科技創新的引領者,產業發展的增長極,制度標準策源地和創新人才的首選地,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